【好好說話,為言語注入溫暖💗】
許多人以為「動手打人」才叫暴力,其實言語暴力也會導致精神和情感上的創傷,而除了言語,有時甚至一張臭臉或是不屑的態度、眼神,都具有同樣的殺傷力。
你聽過「非暴力溝通」嗎❓
其源自於心理學家-馬歇爾‧盧森堡博士,他在早年的生活經歷受到許多暴力,因此受到激勵而發展出全新的非暴力溝通方式,以和平解決分歧等與人際衝突等問題。
我們最常出現的狀況可能是這樣:出發點是好的,但是因為不適當的態度及表達,善意的傳遞變成了惡意的傷害。在《愛的語言.非暴力溝通》一書中提到了四個關鍵點:道德批判、進行比較、迴避責任、強人所難。
例如:我們會輕易對不符合自我價值觀的人事物,做出道德批判;用「我不得不…」、「是你讓我…」來把自己做抉擇的後果賴給別人;甚至言語間暗藏著威脅恫嚇等等,這些慣性的溝通方式都促成人際關係疏離與溝通的阻礙💫
盧森堡博士在書中說:
「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或許不同,但卻有共同的感受和需要。非暴力溝通透過「#觀察、#表達感受、#需要、#做出具體請求」這四個步驟,使我們能真誠地表達自己,也能深入地傾聽他人,建立心與心之間的連結,無須妥協即可化解衝突,豐富彼此的生命。 」
在不適當的表達中,我們以為的愛,都可能是一種傷害,我們覺得是好意或關心,其實卻是另一種形式的語言暴力或霸凌。同一句如果好好講,就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或不悅,而不是每次一開口就落入言語暴力的迴圈,又亂貼標籤給別人,怪罪對方不聽話、玻璃心等等。不論生活、職場或是家庭,我們都試著學習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,把人與人之間的敵意和互相傷害消彌於無形🙂❤
#真誠聆聽與表達
#學習非暴力溝通